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商品房“预售”全面取消?央媒回应,官方表态,“新信号”已显现

时间:02-16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26

商品房“预售”全面取消?央媒回应,官方表态,“新信号”已显现

自2024年初,房地产市场再次风起云涌。随着各地政府加大救市力度,房价反弹上涨的传闻在市场上四处蔓延,令许多刚需购房者倍感焦虑。实际上,对刚需购房者而言,只要房价不再飞涨,他们便有机会实现购房梦想。他们最担忧的是,工资增长无法与房价涨幅相匹配,这样的局面只会令他们距离购房目标越来越远。因此,房价的走势牵动着人们的心,尤其是那些尚未拥有住房的刚需购房者。他们对房价的每一次波动都极为敏感,任何微小的变动都可能触动他们的心弦。当然,房价走势之外,公摊面积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同样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。这两项制度对购房者产生深远影响,因此,呼吁取消的声音越来越高。以公摊面积为例,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,其比例确定存在模糊地带,为开发商提供了操作空间。并非所有开发商都有不当行为,但利润诱惑确实难以抗拒。在房价普遍破万,一二线热门城市房价更是高达数万甚至十几万一平方米的背景下,公摊面积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开发商的丰厚利润。即使只是1%的调整,也可能为一套房子增加数万元的额外收入。对开发商而言,这只是数字游戏,但对购房者而言,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负担。因此,我国公摊面积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,从过去的楼梯房几乎无公摊,到如今30%的公摊面积变得普遍。新建商品房多为高层住宅,公摊面积比例较高。目前,33层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通常在27%左右,这意味着一套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子,实际使用面积仅73平方米。购房者不仅要为公摊面积支付房价,还需承担物业费、税费、部分地区取暖费及未来可能的房产税。显然,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,公摊面积制度弊大于利,取消的呼声愈发高涨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球范围内,仅我国实行公摊面积制度,而其发源地香港已在数年前废除,且废除后并未导致房价下跌。尽管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高涨,但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。特别是那些既得利益者,如开发商和一些专家,他们坚决反对取消公摊面积。开发商担心此举会影响利润,而专家则担忧这会引起房价上涨和公共区域品质下降,最终损害购房者利益。这些理由看似合理,却难掩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实质。目前,取消公摊面积似乎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。最新的建筑规定甚至将外墙厚度的一半面积也纳入公摊面积,这无疑是对取消公摊面积的努力造成了重大阻碍。尽管取消公摊面积面临诸多困难,但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改革却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与公摊面积一样,预售制度也是购房者深恶痛绝的一项制度,而且其对购房者的伤害更为深重。预售制度起源于香港,过去被称为“卖楼花”,允许开发商在房屋建设完成前进行预售,从而提前获得资金,降低资金成本,减少建筑成本。此外,预售制度还提高了开发商的资金周转效率,进一步降低了资金成本,这也是期房往往价格低于现房的主要原因。预售制度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其潜在缺陷亦不容忽视。在房屋未竣工时,购房者往往依赖开发商的宣传来了解房屋质量和品质,这导致房地产行业虚假宣传频发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开发商在销售完成后可能降低房屋品质,购房者在交房时才发现问题,此时已难以挽回。多年的期待可能换来一个品质低劣的住所。预售制度不仅提高了开发商的资金周转率,还促使开发商不断扩大项目规模。然而,一旦房屋销售受阻或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,所有项目都可能面临停工甚至烂尾的风险。近年来,各地停工和烂尾的楼盘数量急剧上升,延期交房和降配交房已成为常态。不少楼盘长时间停工,复工日期遥遥无期。烂尾楼已成为预售制度带来的最大隐患,严重损害购房者利益,使他们陷入钱房两空的困境,甚至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。当前,我国住房资源已相对过剩,过去住房短缺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。因此,房地产行业无需过度追求高速发展,预售制度也不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。换言之,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不再依赖预售制度,因为预售制度的昔日优势已不复存在,而其弊端却日益凸显。然而,房企的高负债率成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最大障碍。转向现房销售后,部分房企的资金周转可能会陷入困境。尽管如此,笔者认为现在是废除预售制度的最佳时机。鉴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,许多房企的资金链已经断裂。因此,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推行现房销售,短痛胜于长痛。此外,鉴于当前楼市的不景气以及公众对期房的不信任,实行现房销售将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。近几个月来,中央媒体纷纷就预售制度问题发表观点,主要集中在取消公摊面积的问题上。同时,从近两年各地试点的现房销售情况来看,新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。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,取消商品房预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